首页
>新闻资讯>奋斗者之声
【综合】雪山上的电力建设者

  能源流动的万里版图里,每一笔都连接着牵挂和足迹,在青藏高原,峡谷深处孕育着一条条能源外送通道。一万个塔基,一万种情境,而每一个都是唯一。如今,随着电网的飞速发展,输电通道越来越紧张,可利用的通道越来越少,中国能建西南院的工程师们只有逐步把新建的线路往更高、更远的地方规划。

  我本是变电电气专业出身,熟悉了变电站和换流站的设计,对于线路外业辛苦的勘测总想去看一看,那山顶上的每一基塔位是如何确定下来的。转岗后的我参与了第一次随队拍摄,有幸随项目副总工及项目设计经理对项目的中间检查一同前往本次拍摄的目的地: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四川甘孜州白玉县至巴塘县线路段终堪队。

  从成都飞往世界海拔最高(4411米)的稻城亚丁机场后,乘车约6小时沿318国道穿过理塘到达巴塘。因路途遥远,我们决定在途中的一家小餐馆吃个便饭,缓解一下高海拔带来的身体不适。还没来得及坐下,餐厅墙上的川藏旅游景点地图吸引了线路专家们的注意,他们注视着地图,认真讨论着区域间的电网建设,数着他们曾攀登过的大山,设计过的输电线路,感叹着电网的飞速发展,也讨论着这次勘测工作的不易。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勘测队驻地,准备随队上山,由于勘测工作都是按天计,早出晚归,所以出发前要把勘测所需仪器的电池、配件仔细检查,再备足一天的干粮。

  去程路途中,副总工王劲告诉我们,这个工程我们西南院负责的线路段海拔范围3000到4700米,同时穿越沙鲁里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火龙沟省级自然保护区,与铁路和G215国道施工单位施工区域重叠,现场勘察条件非常复杂,而我们都把这些硬骨头啃下来了。谈到这里,我能感受到他打心底的骄傲和自豪,因为这也是他们那一辈线路人积累的经验和荣誉。

  考虑到今天我们要随队,勘测地的就选择一个车能开到半山腰的地方。工程车压着冰雪小心地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到达勘测点,在队长简单的交代后,勘测队员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海拔4300米的山腰,气温零下10摄氏度,我裹着厚厚的围巾帽子,稍微走快一点就喘着大气,随身还带着氧气瓶,只能跟在后面慢慢地挪动,又冷又喘,很快就掉队了。而勘测队员们还要背着测量设备继续往上攀爬,一天攀爬的高差达800米。越往上,雪越厚,空气越稀薄,踩在几十厘米厚的积雪里,脚底都浮肿了,一天下来也最多能定3基塔。我感叹着,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他们一路向上,我想应该就是这身后的万家灯火吧。

  现场工程终勘队到达线路预排塔位点附近,来不及休息随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地质专业对预排塔位点地质情况进行仔细研判,结构专业踏勘预排塔位点各塔腿附近情况,判断各腿极差是否满足立塔要求,各专业配合、讨论,最终确定塔位位置,敲入中心桩(四只塔腿中心)以示塔位成立。测量专业根据塔位中心桩位置结合线路转角度数开展塔基地形和断面的测量,地质专业对附近地质岩性等进行钻探,电气专业对塔位附近及前后档内地貌河植被情况进行记录,为输电线路的最终设计提供依据。这就是每一基输电铁塔的前世,确认塔位时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少,它最终才能稳稳的立在山头,保障电能的顺利输送。听队员们说,也有可能今天爬了500米,塔位不成立,又得为塔位重新选址。这就是外业终堪队的一天。

  熊康是这次金上终堪队副队长,他是在西南院大家庭里成长起来的第一批“90”后,在他眼里我们总能看到光。他的队友告诉我们,每一次出工,熊康都会把这面“青年突击队”的队旗背在背包里,时刻激励着自己奋勇向上。熊康是金上直流线路电气主设人,电气也是线路设计的龙头专业,要在现场综合考虑地质、结构、测量、水文专业关注点,制定最佳线路路径方案,每一基塔位的落地,他都会暗暗告诉自己:马上就要看到胜利的曙光了!就这样,攀爬在雪山上的线路人耗时近5个月,完成了近307基铁塔选址定位。

  他们是儿子,是父亲,也是电网的建设者,一份使命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勘测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先行者,西南院人一路艰辛,一路付出。接下来,在他们用脚步丈量过的地方,一座座铁塔将巍然耸立、一条条银线将飞架云层,这里将会成为世界首条大容量水风光互补的纯清洁能源跨区域特高压直流通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